魁星點鬥【魁星閣的寓意和象征】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魁星閣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魁星閣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農曆七月初七在中國是一個文化喻意極豐富的日子,許多吉事都在此日發生。除了分別經年的牽牛織女鵲橋相會,還是道教“五臘”之一的“道德臘”、仙人王子喬於此日飛升、西王母上元夫人降現漢武帝、仙人麻姑同王方平真人下降和乞巧節等;七月初七還是主管天下文人士子考運的神仙魁星的誕辰。
魁星是道教文昌帝君之外另一位掌管文運的神仙,主宰文章之興衰;其信仰興於宋代,自此久盛不衰。古代的考生們將魁星圖張貼在座右以助考運,幾乎過去的每座城鎮都有魁星樓、魁星閣等建築。
不同於文昌帝君的溫文儒雅,魁星乃是一副赤發環眼、青麵獠牙的猙獰麵目,以應“魁”中的“鬼”字。祂右手握有一管大毛筆,稱為朱筆,意為被此筆點中姓名之人將金榜題名;左手持一隻墨鬥,“鬥”有才高八鬥之意,與右手的朱筆相照應,喻為“魁星點鬥”;或者是將墨鬥置於揚起後踢的左腳之上,稱為“魁星踢鬥”。魁星右腳金雞獨立、站在鼇頭之上,意喻“獨占鼇頭”,左腳後翻向外踢出以呼應“魁”字右下的大彎勾。祂的經典形象不僅是漢字象形智慧的完美發揮,也是古往今來的學子們“魁星點鬥、獨占鼇頭”美好願望的集中體現。
魁星信仰在源頭上是與古人的星宿崇拜聯係在一起的。星宿在中國古人的心中有著崇高而神聖的地位,其中北極星與北鬥七星的地位尤為神聖。魁星原指北鬥七星中的前四顆星天樞星、天璿星、天璣星和天權星的總稱或僅指第一顆星天樞星。考察“魁”字的本義,“魁”有著頭領統帥、傑出超拔和體格的壯大等含義。其中,“頭領統帥”的本義是與“魁星”在北鬥七星中的星相位置相輔相成的。唐宋時期及第的進士站於宮殿的台階下迎榜,而狀元則站在雕有龍和鼇圖案的台階上麵,“獨占鼇頭”的狀元自然是諸進士之首了。唐宋時科舉考試取得狀元還叫作“魁大庭”或者“廷魁”、一省的狀元叫“省魁”等等。所謂“在人為魁名,在天為魁象”,都是突出第一和超拔的意思。宋人周密在《癸辛雜識》中記載,朝廷對考中狀元者“送鍍金魁星杯柈(盤)一副”作為褒獎,可知在宋代魁星的信仰已和天下士子的文章科舉之事密不可分了;甚至在宋朝的文學作品、生活中,人們幹脆以“魁星”一詞來直接稱呼萬眾矚目的狀元郎以及春風得意的及第學子們了。
在古代也將“魁星”寫作“奎星”,“魁星樓”和“奎星樓”兩種名稱並行不悖。在讀音上,“魁”和“奎”同音,“奎星”為古代天文學二十八宿之一、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一宿。奎星對應的分野正是文聖孔夫子的故鄉魯國;兩漢緯書《春秋ⷥ 命苞》中有倉頡“仰觀奎星圓曲之埶,俯察龜文鳥羽山川,指掌而創文字”的記載,這樣“奎主文章,倉頡效象”,奎星與文事、文運也緊密地聯係起來。是以魁星、奎星雖各有所指,在主宰文人士子的文運方麵則是同一的。
最後在吉慶多降的七夕佳節,分享一個關於魁星的有趣傳說:在古代有一位醜秀才,此人聰慧過人、才高八鬥、過目成誦、出口成章,可就是長相奇醜無比。原本相貌醜陋的他偏偏長了一臉麻子,一隻腳是瘸的,走路一瘸一拐,但因他文章寫得太好,終於被鄉試、會試步步錄取,一次次高中榜首。到殿試時,皇帝親自麵試,一見他的尊容和畫著圈上殿的走路姿勢,頓時龍顏不悅,皇帝問道:“你的臉是怎麽搞的?”他回答道:“回聖上,這是‘麻麵映天象,捧摘星鬥’。”皇帝覺得此人有趣,又問:“那你的瘸腿又如何?”他又回答:“回聖上,這是‘一腳跳龍門,獨占鼇頭’。”皇帝欣賞他的機敏,又問:“如今天下誰的文章寫得最好?你要如實回答。”他應聲回答:“天下文章屬吾縣,吾縣文章屬吾鄉,吾鄉文章屬舍弟,舍弟請我改文章。”皇帝大悅,讀完他的文章後更是拍案叫絕:“不愧天下第一!”這位文章天下第一的醜秀才不是別個,自然是天上的魁星下凡了。七月七日看碧霄,除了牽牛織女渡鵲橋,你還可以仰望魁星,看祂是否將於誕辰之日降臨凡間?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评论留言